氣候服務夥伴關係的建構能幫助促進氣象產業的發展,首先,我們必須瞭解氣候服務價值鏈的定義,來定位每位氣候服務夥伴的功能和角色,進而深化候服務夥伴間的互動程度與關係。氣候服務價值鏈的上游,可理解為氣候服務的產出過程,包含氣候數據的生成並轉譯為氣候資訊,以及將氣候資訊結合跨域資料來做應用服務開發;下游為使用者接收氣候資訊或使用應用服務,來制定決策和規劃行動,最終產生社會效益。
進一步解析價值鏈中各元素,氣候數據的生成包括了監測、建模、預測,產生的氣候數據通過時間或空間降尺度、情景模型等處理,轉譯成可用的氣候資訊,或開發成可供決策應用的氣候服務,並以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形式傳遞給各領域之終端使用者,幫助使用者制定適宜的決策,最終產生最大化之社會效益。
生成高品質的氣候資訊與氣候服務仰賴硬體設備及科研技術的發展,數據轉譯和應用服務開發的過程奠基於對地球環境、人文社會、經濟系統以及跨領域知識的充分理解之上,資訊和服務提供的形式則著重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因此跨部門利害關係人之間的合作,對建構完整且健全的氣候服務價值鏈而言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