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riculture-situation-photo

旅遊產業具備跨越交通運輸、休閒運動、餐飲住宿、文資保存、自然資源管理等領域之特性,其中各個環節均受氣候變遷風險影響,以台灣觀光旅遊產業為例,每年春季的草莓園觀光因氣候變遷亦面臨諸多衝擊,影響旅遊旺季收益,極端天氣變化影響果實品質與產量。2022年寒流鋒面與連日降雨使大湖草莓遭雨水打爛並泡水發霉,嚴重衝擊1至3月的觀光採果人潮,使部分農園收入減少20%。產量與品質不穩定造成遊客減少,影響當地民宿、餐飲與伴手禮店。旅遊行為本身亦極度仰賴天氣因素作為決策參考依據,包括從旅客的旅遊目的地選擇、行程規劃、出行準備、旅遊安全措施與危險預防,以及到旅遊業者的工作日程管理、旅遊行程方案設計、活動推廣行銷、來訪旅客需求預測、旅遊安全與生態環境管理等;許多旅遊景點更仰賴自然環境與氣候條件所孕育出具有特色的觀光價值,如賞花、滑雪、攀岩、潛水等活動,並且皆需氣象資訊作為進行活動之重要判斷。一般旅客及旅遊業對於氣候服務及氣象資訊的需求越趨成長且多元發展與客製化,包括特定地區的短期高準確度預報、特定休閒活動/自然景觀相關的天氣預報(如:衝浪活動預報、花期預報)等。透過提供氣候服務,不僅幫助更好地享受旅遊體驗,更能夠即早因應極端氣候威脅,迴避災害風險與保障旅途安全。

旅遊過程中的交通、購物、住宿、餐飲、娛樂等活動,皆製造驚人的碳排放量,根據世界旅遊觀光協會 (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統計,旅遊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8~11% 1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uk/travel/2022/01/will-cop26-be-a-turning-point-for-tourism ,國際間倡議低碳旅遊與永續旅遊的聲浪應運而生。包括2021年於COP26正式發布的《格拉斯哥旅遊業氣候行動宣言》(The Glasgow Declaration on Climate Action on Tourism) 2 https://www.unwto.org/the-glasgow-declaration-on-climate-action-in-tourism ,承諾將在未來十年內旅遊業碳排量減半,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於COP28更進一步發表執行成果報告,包括旅遊業碳排放計算、脫碳策略、再生旅遊和創新金融等面向。為表彰旅遊部門在氣候行動的貢獻,該宣言已正式被《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納入全球氣候行動平台的倡議之一。國內外之公、私部門近年亦積極推廣永續旅遊認證服務,鼓勵旅宿業者取得相關認證。我國交通部觀光局亦於2020年發布《Tourism2020-臺灣永續觀光發展策略》,將永續旅遊概念寫入國家觀光產業規劃中。

未來國內如能將氣候服務整合進永續旅遊產業鏈中,提供產業鏈中利害關係人關鍵資訊和幫助決策規劃,包括旅遊業者、投資人、中央暨地方政府、當地社區居民、觀光遊客等,將能帶來相當巨大的觀光發展潛力,同時達到減碳和調適的目標。對中央暨地方政府而言,氣候服務的導入,能協助進行碳足跡及環境生態影響盤查,定期維護監管和巡邏保護,強化景點調適與回復能力;對旅遊業者而言,能協助制定淨零永續旅遊行程與碳中和假期等方案,並且就旅遊項目特性進行市場需求預測,提供長期性氣候趨勢相關大數據分析與決策資訊服務,進而創造旅遊市場需求和發展觀光潛能 3 參考:《2022 年天氣管理最佳實務(旅遊休閒、服務、教育保險)》,2023,韓國氣象產業研究院 ,同時降低對當地生態環境與社區居民生計的衝擊,協助當地建構永續旅遊發展商機與量能。

因應氣候變遷與環境改變帶來的風險的同時,也產生新的機會

立即性風險

  • 極端天氣事件如風災、洪水、野火等災害發生頻率和劇烈程度增加,危及旅客人身安全
  • 寒流、颱風、極高溫等天候因素,導致道路阻斷、航班延誤或取消等交通事件,影響旅遊行程
  • 冬季降雪量驟降、雪量不穩及融雪速度增快,導致滑雪場積雪不足而延後開放或關閉
  • 冬季日數減少或溫度上升,造成觀光雪景減少或消失,及傳統旅遊路線出現冰川裂縫與石塊滑落
  • 海洋暖化與酸化、及珊瑚白化衝擊海洋生態環境,影響水肺潛水、水下攝影、浮潛等海洋休閒活動
  • 高溫等氣候異常現象,造成植物生長季節延長、時序錯亂,影響自然生態旅遊行程規劃

長期性風險

  • 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沙灘流失,衝擊沿海城市、海灘度假村與島嶼等觀光勝地之旅遊經濟活動
  • 海洋環境變化導致海洋生物棲息地範圍改變或消失及族群數量減少,衝擊海洋生態觀光產業
  • 低雪年發生頻率增加及雪季縮短,導致滑雪渡假村業者營運成本上升及產業工作機會減少
  • 極端氣候風險增加,各類型天災情況加劇,導致旅遊相關保費增加、承保範圍與理賠條件限縮
  • 旅遊景點集中化,過多遊客湧入導致旅遊體驗降低及增加自然生態相關環境壓力負載
  • 自然生態保護區、文化歷史遺跡的維護成本上升、收益下降,甚至遭受永久性損毀或難以復原

轉型風險

  • 非傳統觀光景點之城市或當地社區可能湧入大量遊客,面臨交通、住宿、民生物價波動及生態環境維護等複合性問題
  • 替代性旅遊解方可能增加其他環境負荷,例如滑雪場使用人造雪導致增加碳排放和消耗水資源
  • 旅遊業低碳永續轉型下市場蓬勃發展,仍可能帶來碳排放增加、生態環境破壞、廢棄物處理等問題
  • 在地中、小型旅遊業者較易欠缺低碳轉型工具及知識,或受低碳轉型成本、市場競爭的影響
  • 旅遊業者需要適應和遵循新法規與履行法律環境產生之權利義務,及承擔相關風險與賠償責任

機會

  • 串接地方創生或社區發展組織,應用氣候服務客製化發展在地化的生態文化旅遊體驗活動
  • 提供當地道路交通暨天氣變化嚮導資訊,降低旅程交通安全風險,或即時應變調整行程安排
  • 提供對生態環境或生物棲息地影響最小化的旅遊路線規劃,或環境友善的當地自然生態觀光行程
  • 設計符合旅遊地點特性之永續轉型方案,例如規劃水力發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佈建來運作滑雪場的纜車與休閒設施
  • 應用氣候服務建造綠建築環境與更新能源基礎設施,降低能源消耗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 協助民航業者因應極端天氣事件減少航班所造成的損失,以及預測旅遊旺季加開航班需求

氣候服務如何幫助我們

服務案例

氣象隨選平台Weather On Demand

#天氣資訊 #旅遊規劃

中央氣象署的氣象隨選平台旨在透過電子地圖讓使用者隨選隨查旅遊地的天氣資訊,方便創建旅遊綠線及儲存。 此外,平台亦提供航海路徑規劃,每個偵測站均有風向、潮流及浪高的氣候變化相關資訊,讓藍色公路使用者可以避開風險路徑,平安出遊。

資料來源:氣象隨選平台

服務項目

中央氣象署的氣象隨選平台提供多項服務,旨在滿足民眾對氣象資訊的需求。主要服務項目包括:

  1. 行程規劃:提供每月精選活動及季節性活動資訊,並由小編推薦,讓使用者能快速查詢當地天氣,方便旅遊規劃。
  2. 氣象導航員:透過電子地圖,讓使用者隨選隨查天氣資訊。
  3. 大眾交通:提供與交通相關的氣象資訊,協助使用者掌握天氣對交通的影響,方便出行安排。
  4. 航海規劃:提供海象觀測與預報圖資等產品,供防救災決策應用。
  5. 活動氣象懶人包:提供民眾快速查詢,未來將持續新增路線導航等功能,提升使用者體驗。

韓國江陵觀光開發公團

韓國江陵市觀光開發公團(강릉관광개발공사)

資料來源:강릉관광개발공사

服務項目

在遊客較常造訪的各大公共設施建立災害資訊引導廣播系統等早期預警資訊系統;並且針對季節特性,對建築設施進行客製化的安全檢查,如在洪災好發季節進行建材防水檢查與排水系統檢查;在冬季預先規劃大雪防範措施等。此外,並依天氣條件分析經營狀況與人潮,協助旅遊業者規劃其經營管理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