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科學與服務
櫻花櫻花幾月開?櫻花開花與氣溫的關係——原來既要「冷」也要「暖」?
每年的冬末春初便會開啟「賞櫻」的觀光熱潮。早從一月開始,一路到三、四月,臺灣各地陸陸續續迎來花季,其中山櫻花主要在一月中旬至二月盛開,昭和櫻、吉野櫻則緊接著於二、三月開花,大島櫻則晚至三月底左右。 除了不同品種的櫻花開花時間略有不同,氣溫也會影響開花時間點的提早或延後。因此,不同緯度地區的花季時間有落差,而每個地方當年的冬季是偏暖(暖冬)或是偏冷(冷冬),也影響著花季的時程。
影響櫻花的週期 氣溫的變化是關鍵
櫻花是落葉性喬木,每年都會經歷暖季生長、進入冷季後落葉、休眠的週期。在每年夏季的生長期,枝條的內部會開始生長花芽,等待日後開花。入秋後,隨著日照時間逐漸縮短(黑暗期拉長)、氣溫降低,樹木會開始減緩生長。當溫度降到一定程度時,落葉性喬木就會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 進入休眠期後,需要低溫累積超過特定的時間,才能打破休眠期,這個過程又稱為積冷(Chill Accumulation)。而結束休眠期的櫻花並不會馬上開花,而是會需要積暖(Heat Accumulation)——也就是溫暖的時間累積超過一定長度——才會開花。 這是櫻花這種植物為了適應環境而演化出來的機制,目的是為了感應周圍環境的溫度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生長狀態。比如積冷使得櫻花在還沒累積足夠的低溫需求量之前,即使外在環境突然上升達到適合生長的溫度,也無法打破休眠;而積暖則是判斷進入溫暖的日子有多長,確保不會因為短期的回暖讓植物大舉開花,卻又馬上遭遇劇冷而遭受寒害。 在「積冷」完成後還要「積暖」才會開花,這樣的雙重判斷機制,可以讓植物更保險地判斷春天是不是真的到來,避免在冬、春季時間歇性的劇烈氣溫變化,導致植物獲知錯誤訊息而在錯誤的時間進入下一個階段。
暖冬如何影響開花時間?
當櫻花在休眠期時,要有足夠的低溫(積冷) 才能結束休眠,因此暖冬會讓櫻花的休眠期變得更久。而當櫻花打破休眠期後,則需要夠溫暖(積暖)才可以開花,此時暖冬反而會增加積暖的速度,使得櫻花的開花時間提前。
「農業氣象觀測網」提供櫻花花期預報
櫻花的花期和氣溫的變化有密切關係,然而過去民間缺乏科學的數據驗證,只能從歷史經驗獲得花期大致的時間,不容易因應氣候狀態異常而調整,再加上人工估算較無法精細評估花期的各個階段;而氣象署則擁有較精確、完整覆蓋的觀測資料,也有能力提供較高解析度的電腦預測來預估氣溫變化,因此中央氣象署和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合作作開發了的「櫻花花期預報產品」,提供在「農業氣象觀測網」中!
目前提前三至六周所預測的滿花日期(達 50% ~ 80% 開花)誤差約為 4 天以內,而提前三週所預測的開花 5% 日期,誤差則在一天以內。 網站上還可以得知櫻花開花 5% 的時機點、賞花期開始、盛開到櫻花季結束的日期,不用再擔心錯過賞花的最佳時間點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