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下的梅雨季:氣溫和雨量是否變得更極端?

2024-07-18
生活/時事/數據 #梅雨 #極端天氣/氣候 #氣候變遷

臺灣在每年 5、6 月進入梅雨季節,這是一年當中相對多雨的時間,且氣溫也正逐漸升高,是氣候上由春季過渡到夏季的時期。然而,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梅雨季的氣候特徵是否正悄悄地發生變化呢?

梅雨季的氣溫變化特性

梅雨季時,正逢季節交替,太陽直射逐漸北移,使得位於北半球副熱帶的臺灣,氣溫明顯上升。從春季後期開始,隨著太平洋高壓的影響力逐漸增加,5、6 月的溫度明顯提高,因此梅雨季也是夏季的暑氣開始展露的時間。

攤開歷史數據(註 1),有觀測資料以來最冷的梅雨季出現在 1979 年,該年 5、6 月的平均氣溫為 25.2°C;而最暖的梅雨季則是在 2020 年,平均氣溫高達 28.2°C。而在單月的月均溫紀錄中,1996 年的 5 月平均溫度為 24.1°C,是歷史上最冷的 5 月,而 2021 年的 5 月則以27.8°C 成為最暖的 5 月。至於 6 月,1969 年的 6 月最冷,平均溫度為 26.1°C;而 2020 年的 6月最暖,達到 29.5°C。

除了平均氣溫,如果考慮整個梅雨季期間所觀測到的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臺灣全境的 11 個平地測站的數據平均來看,最低溫出現在 1951 年間,曾出現過 15.4°C;而最高溫則在 2020 年,一度創下 36°C 的歷史紀錄。

梅雨季也在氣候變遷下「越來越熱」了

就統計數據客觀來看,梅雨季的氣溫確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以平均氣溫來說,自 1951 年至 2023 年以來,11 個平地測站平均上升的趨勢約為每 10 年上升 0.14°C,近 20 年更增加為每 10 年上升 0.37°C。

除了平均氣溫,氣候變遷的影響也會反映在最高及最低溫度上。以梅雨季期間 11 個平地測站平均的日最高溫來說,自 1951 年至 2023 年以來,上升趨勢約為每 10 年上升 0.15°C,近 15 年則增加為每 10 年上升 0.3°C。近年來梅雨季氣溫屢創新高,11 個平地測站中,就有 6 個測站的梅雨季最高溫紀錄是在近十年創下的,包含臺北、基隆、臺中、大武、花蓮、宜蘭,顯見極端高溫也有越來越頻繁出現的趨勢。

​梅雨季雨量的多變性

梅雨季的雨量本來就多變。事實上,這個季節的天氣變化本來就相對不穩定,降雨方面也變化劇烈,並不存在穩定出現的「典型」。歷史數據顯示(註 2),梅雨季雨量最多的一年是 2012 年,達到 891.1 毫米;而雨量最少的一年則是 1980 年,僅為193.4 毫米。下雨日數方面(註 3),1957 年是最多的一年,達到 37.6 天;而 1991 年則是最少的一年,僅有 18.5 天。

單日最大降雨量的紀錄,平地測站由臺東成功站拿下,在 1961 年 5 月 26 日創下 443.9 毫米的紀錄;非平地站則由阿里山測站錄得,高達 811.5 毫米。時雨量紀錄的部分出現在 1987 年 5 月 18 日的東吉島測站,達到 158 毫米的驚人紀錄。

至於最長連續降雨日數,平地站的紀錄出現在 1967 年的日月潭測站,達到 21 天;非平地站則出現在 1960 年的玉山測站,達到 39 天。

氣候變遷下,梅雨季的雨會更極端?

根據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環境部於2024年5月8日共同發布的《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推估臺灣的降雨季節分布,隨著全球暖化的程度越高,乾季(11 月至 4 月)降雨量減少、濕季(5 月至 10 月)降雨量增加的情況越明顯;全年總雨量會顯著上升,但連續不降雨的時間卻也更長;也就是說,乾季越乾、濕季越濕,降雨在時間上分配不均勻的情況將變得更加嚴重。

報告彙整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濕季中的梅雨季(5 至 6 月)也將趨向更極端的氣候特徵,例如總雨量增加、降雨強度也增強,極端降雨事件的天數和強度在西半部地區也會顯著增加(註 4),雨量在時間、空間分布上更為集中。這樣的趨勢使得未來水資源調度更加困難,旱、澇的風險也增高,如何調適、減少極端梅雨帶來的衝擊,將是未來氣候變遷下的臺灣面臨的重要課題。

註:
  1. 統計氣象署 11 個平地測站的平均,統計時間自 1951 年至 2023 年。 11 個平地站分別為:基隆、宜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花蓮、成功、臺東、大武、恆春。
  2. 統計氣象署 11 個平地測站(同註 1)在 5、6 月的總累積降雨量,取 11 個測站的平均值。
  3. 統計氣象署 11 個平地測站(同註 1)在 5、6 月的總降雨日數,取 11 個測站的平均值。
  4. 根據報告中引用的研究分析,在全球暖化的情境下,梅雨季降雨強度的 PR90(有雨日降雨強度的第 90 百分位數)在臺灣西半部地區顯著上升、東半部則顯著下降,R90N(降雨強度超過 PR90 的持續天數)也呈現相似的趨勢。
TOP